約翰·阿諾德(John Arnold)約翰 · 阿諾德于1736年出生于康沃爾郡的博德明(Bodmin, Cornwall)。作為當地表匠的兒子,他很自然地成為了他父親的學徒;然而,看來鄉下的生活并不適合約翰,他違反了契約,逃到荷蘭,在那里找到了一份鐘表行業的工作。20歲時,他來到倫敦,在那里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直到他遇到了一位麥奎爾先生(Mr McGuire),麥圭爾先生資助他,讓他成為一名表匠。阿諾德證明了自己是一名優秀的商人,也是一名優秀的工匠,他的生意蒸蒸日上。他在荷蘭學到的德語知識,在他覲見喬治三世時派上了用場。1764年,他因向國王展示一塊非凡的表,從而聲名鵲起。它裝在一個指環上,直徑大約12毫米,它不僅能保持準確的時間,還是一個“兩問”表(quarter repeater),小巧的音簧可以報時報刻。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成就,在當時引起了轟動。阿諾德得到了500基尼(英國舊時金幣或貨幣單位)作為獎勵,并拒絕了俄羅斯凱瑟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 of Russia)提供的制造類似表的雙倍報酬,理由是他希望喬治國王的表是獨一無二的。他事業上的成功使他有更大的自由度去嘗試,很快他就看中了航海計時器。1770年,他向經度委員會提交了一臺機器,正如5月26日的會議記錄顯示:阿諾德先生,波爾邁爾(Pall Mall)的一名表匠,他帶著一個新制造的計時器出席了會議,向委員會展示,并強烈推薦。他被告知,如果他再制造這樣一臺計時器,便可以進行海試。阿諾德按時制造了第二臺計時器,并在第二年提交給了委員會,報告稱其成本只有大約60基尼,僅為哈里森、肯德爾和馬奇之前計時器成本的一小部分。委員會向他預付了300英鎊,條件是這筆款項應從他向委員會提供的任何計時器的成本中扣除。阿諾德早期計時器的擺輪布置和溫度補償與哈里森相同;然而,他使用了一種樞軸式棘爪擒縱機構,理論上,這是在哈里森和馬奇設計上的一個重大改進。這個擒縱機構似乎與勒·羅伊(Le Roy)和貝爾索德(Bertoud)的擒縱機構沒有什么關系,雖然缺乏法國設計的優雅簡潔,但它確實表明阿諾德也是沿著同樣的路線獨立前進。此時,海軍部正在為庫克第二次南大洋航行裝備兩艘船只——“決心號”(Resolution)和“冒險號”(Adventure)。肯德爾的K1已經注定要陪同探險隊,阿諾德渴望能在這次航行中測試他的計時器。因此,阿諾德的三個計時器都進行了測試;但結果并不如阿諾德所希望的那樣:所有三臺計時器的表現都非常糟糕,在計時方面表現出了巨大的誤差。問題似乎出在他的溫度補償上,它似乎已經停止工作了;這可以解釋在不同溫度下的巨大誤差。可以理解地,委員會拒絕向阿諾德支付任何進一步的款項,“直到他們有更好的證據能證明他們手中的表的優點,或者滿意阿諾德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改進”。阿諾德沒有因為這次挫折而沮喪,繼續努力改進他的航海天文鐘。他在1776年取得了幾個重要的進展。他采用了柱狀游絲(the helical form of balance spring)和一種將雙金屬條內置在擺輪中的新型溫度補償裝置。他還開發了一種簡化的、大大改進了的樞軸式棘爪擒縱機構,此時,阿諾德決定用專利保護他的改進發明;雖然這些早期的專利是如此含糊不清,以至于它們對阿諾德幾乎沒有什么保護,這些專利倒過來還會阻礙他從經度委員會那里得到任何進一步的支持,因為獲得支持的條件之一就是所有發明不應該申請專利。
阿諾德鎖簧式棘爪擒縱機構在阿諾德推出他的鎖簧式棘爪擒縱機構的同時,他還開發出最終形式的補償擺輪,并于1782年獲得專利。這種形式的擺輪使用雙金屬補償帶作為擺輪的輪緣,并帶有可移動的砝碼,用于調整溫度補償量。這種溫度補償擺輪的設計,后來經過恩肖的改進,成為下一個半個世紀航海天文鐘和高檔表中所有平衡擺輪的設計標準。與經度委員會的爭論仍在繼續,他對獎金的申請沒有任何進展。與此同時,阿諾德正忙于建立一家航海天文鐘的工廠,并于1785年將工廠遷至埃塞克斯的奇維爾(Chigwell in Essex)。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因為他終于能夠以相對簡單的設計制造出可靠的航海天文鐘,而成本只是以前儀器的一小部分。1790年,他讓他的兒子約翰·羅杰·阿諾德(John Roger Arnold)成為了這個蓬勃發展行業的合伙人,約翰·羅杰曾在巴黎接受寶璣(Breguet)先生的培訓。
阿諾德的“Z型”擺輪,帶有雙金屬帶和金制螺旋型游絲
阿諾德一家 老阿諾德于1799年去世,享年63歲。泰晤士報(Times)刊登了訃聞:上周日早上,約翰·阿諾德先生去世,他住在肯特郡埃爾瑟姆附近的威爾霍爾(Well Hall near Eltham in Kent)。作為一名機械師,他的能力和勤奮將被他的國家銘記。他是現在的自由式擒縱機構的發明者,也是第一位將金制螺旋型游絲應用于計時器擺輪上的藝術家。大約三年前,他從商界退休,但是他那活躍的頭腦仍在努力完成他最熱愛的研究,他稱之為計時器制造的終極之作,制造出一臺航海天文鐘,與目前公開的任何計時器都大不相同,并且更加優越。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事業,我們知道,他掌握著他父親所有的繪圖和模型,如今,我們希望從他那里完成這一宏偉目標——通過計時器發現經度。不用說,這些夸張的說法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尤其是對恩肖,我們應該看到,他在航海天文鐘設計中的許多重要發展方面,同樣占有一席之地。遺憾的是,約翰·羅杰·阿諾德(John Roger Arnold)不是像他父親那樣的出色鐘匠或商人,他的母親似乎在這家企業中占據主導地位。盡管委員會在1806年為表彰他父親的成就而給予了遲來的1678英鎊的獎金,但這家企業還是萎靡不振。1830年,他與才華橫溢的丹特(E.T. Dent)合伙,使公司重現昔日光芒。約翰·羅杰逝世于1843年,公司由查爾斯·弗羅德沙姆(Charles Frodsham)接管。
托馬斯·恩肖(Thomas Earnshaw)在他1806年出版的《經度——公眾呼吁》(Longitude - an Appeal to the Public)一書中,他聲稱,在1780年為布羅克班克工作時,正如貝爾索德和阿諾德所開發的那樣,以同樣的方式制造樞軸式棘爪擒縱機構。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他可以改進設計,他意識到,棘爪的軸榫和復位游絲可以通過在游絲上安裝完整的棘爪來替換:擁有彈性的棘爪可以朝側移動,并在產生脈沖后恢復到原始位置。這種裝置避免了給棘爪軸榫上油的需要,使擒縱機構更簡單、更可靠、更堅固。恩肖聲稱,1782年,他在保密承諾的情況下向布羅克班克展示了他新的擒縱機構。不幸的是,恩肖有一個大家庭要供養,他負擔不起申請專利所需的100基尼。1783年,他與托馬斯·賴特達成協議,由托馬斯·賴特將獲得這項專利,并允許恩肖生產帶有新擒縱機構的表,前提是向賴特支付每只手表一基尼的版稅。與此同時,恩肖聲稱布羅克班克違背了他的保密承諾,將這項發明透露給了阿諾德,幾天之內,阿諾德就獲得了一項非常類似的擒縱機構專利,比萊特的專利早了一年。